“5分钟,伦敦灰飞烟灭;10分钟,巴黎夷为平地。” 这可不是啥科幻电影,而是毛子新捣鼓出来的“榛树”导弹带来的新玩意儿。
这玩意儿比核弹还吓人,关键它还不是核武器,你说吓人不吓人?
欧洲那帮大佬现在估计都睡不着觉了,这玩意儿真要动真格的,欧洲战略格局可就彻底翻天了。
话说这“榛树”导弹,是老毛子在2023年7月开始研发的,打一开始就是冲着填补常规武器和核武器之间的空档去的。
说白了,就是想搞个“既能吓唬人,又不用真扔核弹”的玩意儿。
2024年11月,普京大帝亲自官宣了这宝贝的存在,还说已经在乌克兰战场上试射成功了,直接炸了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一个军事设施,说是给乌军用西方远程武器打俄罗斯本土的回礼。
那场面,普京大帝形容为“跟核武器差不离”,但又没有核辐射,够狠!
这“榛树”导弹横空出世,跟美俄《中导条约》破裂脱不了干系。
美国佬计划2026年在德国部署“暗鹰”高超音速导弹,射程5500公里,直接瞄准了俄罗斯的心脏。
老毛子能忍?
立马把“榛树”部署到白俄罗斯,离伦敦、柏林、巴黎这些欧洲核心城市也就几分钟的射程。
白俄罗斯跟俄罗斯穿一条裤子,部署在那儿,安全!
这“榛树”导弹为啥这么牛,号称“无法拦截”?
首先,它速度贼快,10马赫,一秒钟3公里,从白俄罗斯发射,9分钟到伦敦,10分钟到柏林、巴黎,现役反导系统根本反应不过来。
它还会螺旋机动、变轨,弹道飘忽不定,就跟泥鳅一样滑不留手,西方专家都说,就算波兰的反导系统能探测到发射,拦截弹也追不上。
老毛子说“榛树”射程5500公里,能覆盖整个欧洲,但西方专家觉得这数据有点吹牛,说从白俄罗斯发射,有效射程也就2000公里左右,但也够北约东边的国家喝一壶了。
这导弹设计很特殊,结合了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,末段飞行还能调整轨迹,拦截窗口更小了。
“榛树”导弹的设计初衷就是“常规武器,战略级打击”。
普京大帝说了,它的常规弹头威力“相当于战术核武器”,齐射10枚就能摧毁一个大型军事基地。
这既避免了核冲突,又让俄罗斯在常规战争中占了大便宜。
俄战略火箭兵司令卡拉卡耶夫更是直接放话:“大规模使用‘榛树’,跟用核武器没啥两样。”
白俄罗斯这地方,简直就是“榛树”的最佳发射阵地。
要是从俄罗斯本土的阿斯特拉罕州发射,到欧洲要20分钟,部署在白俄罗斯,10分钟内搞定。
这时间差对北约的防御系统来说就是噩梦,北约雷达从探测到启动拦截至少要5-7分钟,决策时间几乎为零。
白俄罗斯还能分散西方的注意力,老毛子计划把“榛树”系统伪装成民用车辆,还到处转移阵地,让无人机和卫星都找不到。
美国在德国部署的“暗鹰”导弹基地是固定的,更容易成为老毛子先发制人的目标。
西方对“榛树”的态度,那叫一个复杂。
一方面,他们怀疑“榛树”的真实性能,觉得射程被夸大了,覆盖范围也就东欧,庞大的后勤车队也容易被无人机干掉。
美国五角大楼甚至说,“榛树”库存有限,“改变不了战场规则”。
但另一方面,北约国家也在拼命研发针对高超音速武器的拦截技术,波兰要升级“陆基宙斯盾”,美国在测试激光反导装置。
老毛子对此不屑一顾,说“榛树”的机动性让拦截“如同用子弹打子弹”。
“榛树”的部署加剧了欧洲的导弹竞赛,美俄两边都声称能覆盖对方领土,欧洲又回到了冷战时期“相互确保摧毁”的阴影之下。
“榛树”导弹的出现,标志着俄罗斯“非核威慑”战略的成熟。
它既避免了直接核战争,又高效压缩了北约的防御纵深。
对欧洲国家来说,传统的安全观念被颠覆了,就算不用核武器,一场常规导弹袭击也可能造成毁灭性后果。
这也暴露了北约内部的矛盾,东欧国家要求加强反导部署,而德国、法国更倾向于外交斡旋,避免刺激俄罗斯。
这种分歧可能会削弱北约的集体防御能力,让俄罗斯有机会分化对手。
“榛树”导弹不仅是技术创新,更是俄罗斯在地缘博弈中的一张王牌。
它通过“速度威慑”和“非核战略”的结合,迫使北约重新评估对俄政策。
普京大帝说了:“‘榛树’足够多,我们几乎不用核武器。” 在未来,“榛树”这种“灰色地带”武器将继续重塑欧洲安全平衡,如何应对它带来的挑战,将成为北约和俄罗斯博弈的新焦点。
这篇文章只是用来传递积极的能量,没涉及到那种很低俗或者违反规定的东西。要是有侵权的情况,就跟我们联系,我们会马上把相关内容删掉。
